BBC Chinese

BBC Chinese - BBC News , 中文 - 主頁

台灣白領女性酒癮者增加:酒精如何從「戰友」變成敵人? 1 Apr 2025, 7:11 pm

台灣最新統計顯示,接受酒癮相關治療的女性更來到新高,首次超過萬人。BBC中文訪談三名台灣白領女性酒癮患者,分享酒精在她們職場、家庭與生活的影響。

法國政壇:極右領袖勒龐罪成 被禁參選下屆總統 1 Apr 2025, 11:47 am

法國極右翼領袖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被裁定挪用歐盟資金罪名成立,並即時被禁止參加未來五年的選舉。此判決對勒龐而言是一次重大挫折,可能影響她是否能參與2027年法國總統選舉。

勒龐判決震動法國極右翼 1 Apr 2025, 10:58 am

這位極右翼領袖被禁止在五年內競選公職,使其2027年大選參選計劃陷入混亂。

緬甸軍政府淡化地震災情?BBC事實查核及訪問重災區居民 1 Apr 2025, 10:07 am

自2021年政變以來,緬甸政局持續動盪,令大地震後的救災工作更添難度。全國各地由軍政府與武裝民兵分別控制,外界在資訊受限的情況下,難以掌握災情全貌。BBC事實查核團隊比對衛星照片,以及向重災區曼德勒的居民取得第一手資訊,嘗試拼湊實際災情的更具體畫面。

用來拍攝尼斯湖水怪的攝影機被意外發現 1 Apr 2025, 9:13 am

這台在尼斯湖待了55年的相機上並沒有發現著名水怪的蹤跡。

讓歷史留在過去,德國開始為擴軍備戰做準備 1 Apr 2025, 8:54 am

來自俄羅斯的侵略威脅和美國的孤立主義迫使一度猶豫不決的德國在國防方面投入巨額資金。

特朗普能否尋求第三個美國總統任期? 1 Apr 2025, 6:14 am

特朗普表示「很多人都希望我這樣做」,而支持者聲稱兩屆任期的限制存在憲法漏洞。

維生素D:為何我們應該適當曬太陽 1 Apr 2025, 2:19 am

我們的身體需要陽光,尤其是在北半球。陽光可以改善心情,降低血壓,強化骨質和肌肉,甚至有利於免疫系統。

絲綢之路與中亞:全球貿易樞紐的歷史、邊界與未來發展 31 Mar 2025, 1:26 pm

中亞史悠久,曾是文化、貿易與創新的中心。經歷了百餘年的俄國影響後,如今組成該地區的五個國家正重新在國際舞台上站穩腳步。

緬甸地震:死傷數千搜救緩慢 叛軍斥軍政府持續空襲 31 Mar 2025, 1:24 pm

緬甸3月28日發生7.7級強烈地震後,多國派出救援隊伍搜索生還者,惟隨著黃金72小時過去進度仍然緩慢。緬甸軍政府表示,目前已有超過1700人喪生,數千人受傷,失蹤不計其數。

共和黨人要求調查「白宮Signal門」呼聲漸高 31 Mar 2025, 10:54 am

共和黨參議員詹姆斯·蘭克福德(James Lankford)表示,進行調查「完全合適」。

緬甸地震:導致地震致命的七個因素 31 Mar 2025, 9:02 am

當我們談論地震的強度時,我們會提出一個數字。但震級並不是決定地震災難程度的唯一因素。

特朗普稱對普京的停火談判感到「非常憤怒」 31 Mar 2025, 6:42 am

這是特朗普首次對俄羅斯發出嚴重威脅,並表示若在烏克蘭停火談判中拖延,將承擔相應後果。特朗普還表示,儘管美國憲法禁止,但他不排除尋求第三次擔任總統。

台灣「武統」陸配風波:三名網紅被取消居留,賴清德選擇的時機與北京的反制 31 Mar 2025, 2:22 am

台灣政府指控數名陸配在社交媒體上宣揚台海戰爭等武統言論違反法令,取消了她們的居留簽證,在台灣引發激烈的熱議。當事人抨擊賴清德政府迫害,自己的人權遭受侵犯。但也有人認為這些陸配散播武統論,不應保障這些言論。

支持特朗普貿易戰的美國公司 31 Mar 2025, 2:19 am

特朗普政府將在4月2日宣布新的關稅政策。以期影響新關稅政策,一些美國龍頭企業開始撰文連署要求自己的利益,並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搖旗吶喊。關稅戰背後有喜有憂,美國企業如何看待新關稅政策?

特朗普施加汽車關稅將如何影響車企? 30 Mar 2025, 9:04 am

特朗普(川普)祭出新關稅,日本、德國與英國汽車企業股份遭投資者拋售,但美國車企恐怕也將要承受衝擊。

緬甸地震死亡人數超過1600人,民眾徒手挖掘倖存者 30 Mar 2025, 8:38 am

緬甸在週五(3月28日)發生毀滅性的地震,已造成1,600多人死亡,當地民眾告訴BBC,他們只能徒手在廢墟中挖掘倖存者,通訊設備被切斷,道路受阻,救援難度大。

緬甸地震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曼谷的一座30層摩天大樓會倒塌? 30 Mar 2025, 8:08 am

緬甸週五的大地震已造成1600多人死亡,並使許多建築物倒塌。這次地震發生的原因是什麼?BBC分析了它如何能夠在如此遙遠的地方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為甚麼地震預測通常都不準確? 28 Mar 2025, 9:25 am

地震學家對BBC表示,無論是多麼毀滅性的地震,幾乎不可能準確預測其發生。

從「民主香腸」到「偏好投票制」 澳洲如何選出下一任總理? 28 Mar 2025, 7:05 am

澳洲將於5月3日舉行聯邦選舉,這裡是一份有關該國選舉制度及值得關注事項的指南。

還原雙面郭華萍:被控販賣人口的中國間諜和受喜愛的菲律賓鎮長 28 Mar 2025, 5:29 am

很多選民認為郭華萍幫助了自己,也兌現了競選承諾。但他們可能對郭從事的另外一份職業不甚了解。

BBC專訪 NewJeans:「我們會繼續發聲」 27 Mar 2025, 9:22 am

去年11月,NewJeans成員宣布解除與經紀公司ADOR的代理合約,並將團名更改為「NJZ」,開始全新活動。她們指控公司對其不當對待、職場霸凌,甚至試圖「破壞她們的演藝生涯」。NewJeans成員姜諧潾(Haerin)在接受 BBC 訪問時表示:「這場抗爭是必要的。」

特朗普宣布美國對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 27 Mar 2025, 8:12 am

最新的關稅將於4月2日生效,對零件的徵稅則將在5月或以後開始。但分析師表示,這一舉措可能會導致美國大量汽車生產暫停、價格上漲,並且加劇與盟國緊張的關係。

白宮Signal門:美國安團隊洩密事件六大疑點 27 Mar 2025, 7:03 am

在過去的48小時裡,白宮高級官員一直面臨議員和媒體的質詢,他們質疑一名記者為何會加入有關即將進行的軍事行動的敏感群聊。關於「Signal門」,我們解析6個懸而未決的疑點。

特朗普國安團隊Signal群組討論襲擊也門 誤拉記者入群震驚華盛頓 25 Mar 2025, 10:50 am

《大西洋月刊》總編輯傑弗裡·戈德伯格在週一於其出版物網站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他似乎是被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邁克·華爾茲(Michael Waltz)無意中添加到聊天群組的。

中印關係:在不確定的地緣政治背景下,莫迪希望兩國關係解凍 24 Mar 2025, 5:32 am

印度總理莫迪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積極評價印度與其長期競爭對手中國的關係。他表示,中印爭議邊界已恢復正常,並呼籲加强两國關係。在地緣政治高度不穩定的背景下,中印關係將何去何從?

什麼是「轉世」?下一世達賴喇嘛將如何產生? 24 Mar 2025, 1:24 am

達賴喇嘛在新書中表示,他的下一世將會轉世於西藏以外的地區。兩位專家說明了這一藏傳佛教的重要概念是如何運作的,以及下一位轉世者將如何被選定。

給千萬中國外賣騎手上社保,為什麼這麼難? 23 Mar 2025, 3:57 am

近年來,中國騎手勞動性質和勞動保障問題是社會熱議的焦點。年初,京東和美團兩家外賣巨頭企業提出將給騎手提供社會保險,剛結束的中國「兩會」上,零工經濟納入社保的提議也引起社會熱議。為什麼在中國給騎手上社保這麼難?為什麼中國在此關頭再提擴大社保覆蓋面?

李嘉誠出售巴拿馬港口爭議:中美角力下香港企業的政經困局 21 Mar 2025, 9:51 am

該事件被看作是中美博弈的新戰場,又一個「TikTok」時刻,不同的是,TikTok被要求要麼禁止要麼收購之時,中國官方可以直接下場,出台禁止算法出售的法規,但長和是香港企業,中央政府不易直接插手,而是掀起輿論戰。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推動關閉美國教育部 他能成功嗎? 21 Mar 2025, 7:02 am

特朗普不僅需要國會的批准來關閉該部門,還可能需要在美國參議院獲得超過三分之二的支持。共和黨在參議院至少需要七名民主黨參議員投票支持廢除該機構,這在政治上難度很大。

十年過去,中國的宏大足球計劃還有望實現嗎? 21 Mar 2025, 2:50 am

2015年,習近平與塞爾吉奧·阿奎羅(Sergio Aguero)和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合照自拍後宣佈宏大的足球計劃,如今中國仍然在實現其目標的道路上嗎?

特朗普最新公開的「肯尼迪遇刺案」機密文件說了什麼? 20 Mar 2025, 8:52 am

儘管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包這個歷史性刺殺案的檔案公開。但可以肯定的是,有關肯尼迪刺殺的疑問肯定會繼續存在。

中國為何要耗費巨資讓人們花錢消費? 18 Mar 2025, 9:55 am

中國政府承諾提供新的育兒補貼、提高薪資和延長有薪休假時間。此外,中國還提出了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計劃。總而言之,北京正在進行大手筆支出,以鼓勵中國人民打開他們的錢包消費,但這是為什麼呢?

DeepSeek看中醫:當「AI醫生」無法「望聞切」,開的藥方有哪些隱憂? 17 Mar 2025, 6:56 am

註冊中醫師強調,中醫辯證需要「望聞問切」,聊天機械人極其量只能作一個輔助的作用。

特朗普政府凍結資助《自由亞洲電台》及《美國之音》等傳媒機構 16 Mar 2025, 11:36 am

特朗普政府下令暫停資助包括美國之音(VOA)、自由亞洲電台(RFA)、自由歐洲電台(RFE)在內的多家廣播公司,有員工向BBC表示他們「早有預期」。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再成熱點 特朗普時代的美國是否還能護衛台灣 13 Mar 2025, 12:07 pm

這個口號如今演變成表達台灣人對於「美國利益優先」政策下的焦慮——若特朗普選擇放棄烏克蘭,同樣也可能將台灣「交易」給北京,或在台灣面臨軍事威脅時選擇置身事外。

劍指第三島鏈?中國軍艦為何無預警在澳洲外海實彈演習 會否促使新西蘭加入「奧庫斯」 7 Mar 2025, 8:14 am

分析認為,此次中國在南太平洋演習的時機及手段似乎象徵著中國將軍力延伸到該區域的自信以及實力越來越高。未來,中國解放軍是否會更頻繁地出現在該海域,並朝以夏威夷為中心的「第三島鏈」前進?而澳新兩國能否有實力或意願處理中國勢力延伸到自家門口?

母胎單身、單親生子、開放式關係——台灣年輕世代如何改寫婚戀規則? 6 Mar 2025, 8:21 am

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二,專家指出近三分之二的適婚人口沒有穩定交往對象。BBC中文採訪四位30多歲的台灣人,他們的故事揭示了年輕世代如何打破傳統,探索與上一代截然不同的婚戀價值觀與生育選擇。

在生育率「世界最低」的台灣,戀愛、婚姻、育兒脫鉤的新世代 6 Mar 2025, 8:20 am

根據預測,台灣的生育率將在2024年成為全球最低。而學者指出,台灣低生育率顯示的其實是傳統婚育價值觀的轉變。

政治社會動盪陰雲不散,香港能走出低生育率困局嗎? 6 Mar 2025, 8:19 am

經歷了2019年社會運動、2020年《香港國安法》實施之後,香港願意生育的人顯得愈來愈少。也有一些夫婦,在移民之後才決定生育。

中國從推廣節育到催生180度大轉變,「談觀念」難以扭轉計劃生育遺留問題 6 Mar 2025, 8:19 am

中國大陸放開生育限制已有十年,但生育率仍然持續走低的原因何在?從殘酷的計劃生育國策到催生,180度的政策轉變能否讓適齡女性買賬?

低生育率難題:中國、香港、台灣各自面臨的困境 6 Mar 2025, 8:17 am

低生育率是很多國家共同面對的問題,BBC中文製作了一個系列報道,探討中國、香港和台灣的少子化現象。

特朗普關稅能改變「中國製造」的全球主宰地位嗎? 6 Mar 2025, 8:06 am

「中國製造」的強大力量是經過幾十年才建立起來,特朗普的舉動能中止這一切嗎?

特朗普與澤連斯基:直擊白宮總統辦公室內激烈爭執現場 1 Mar 2025, 12:51 am

BBC 記者親眼見證了美國和烏克蘭總統之間這場不同尋常的言論交鋒。

Page processed in 2.566 seconds.

Powered by SimplePie 1.3.1, Build 20121030095402. Run the SimplePie Compatibility Test. SimplePie is © 2004–2025, Ryan Parman and Geoffrey Sneddon, and licensed under the BSD License.